全国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热切盼望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月9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大会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召开的第一次科技盛会。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科技大会的召开都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956年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此后创造出“两弹一星”等辉煌成就;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95年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则使“科教兴国”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在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始向“十一五”迈进的今天,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具有更加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就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前夕,皇冠体育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l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的制定和颁布,为开好全国科技大会作了重要的准备。
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贯穿于《规划纲要》的主题,也是本次科技大会最重要的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尽快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从而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实现自身发展,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意味着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20年,必须保持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9%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则需要投资率达到52%的超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40%左右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达到60%,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2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
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劳动就业压力加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社会老龄化、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一系列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发展中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所有这些,都是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各国经验表明,依靠科学技术是应对挑战、解决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
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许多新的问题。实践表明,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必须承认,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看,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即使处于追赶阶段,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创新,而且创新是实现赶超的最佳途径。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诸多有利因素。全国现有科技人才总数3200万,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我们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一切都为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今天,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下定决心,理顺思路,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我国完全可以在不远的将来,以创新型国家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