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10时,皇冠体育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和河北省副省长聂辰席介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赵书记,也有一个问题问杜主任。赵书记,河北经济发展战略中,一个是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另一个今天的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这两个战略之间的关系孰轻孰重?如果这两个战略同时驱动的话,河北有没有这个能力驱动。 另外一个问题,据我们所知,河北沿海三市秦皇岛现在可以开发的海岸线已经所剩无几,唐山从曹妃甸大规模的填海造楼至今,我们上个月底在那个地方也看到,其实当地人很少,房子比人多,有人担心会烂尾。而在黄骅,因为重点发展的是化工项目,污染严重,有时候看不到天,行人得掩着鼻子走路,这样的形势下,河北怎样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杜主任,我们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的信息,中国沿海地方超过一半的地方已经人工化了,也就是说这种发展导致的污染很严重,近海发展过度。现在皇冠体育出台的河北沿海地区规划是最后一个沿海地区的规划,会不会导致发展恶性竞争加剧?
【赵勇】我们刚刚闭幕的省八次党代会,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布局做了一个新的描述,就是刚才讲到的,充分利用环京津、沿渤海的优势,打造三个经济区,一个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一个是沿海经济隆起带,一个是冀中南经济区。这三个区域是河北未来发展的三个增长极,尤其重中之重的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沿海经济带。这两个很难区分谁轻谁重,这两者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主要是承接首都功能和产业的转移,同时为首都服务。在这一区域我们要打造一个高端的产业带,打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带,打造一个休闲渡假的旅游带,还要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带,以此来聚集先进的生产要素,带动河北的开放发展。
沿海地区随着国家战略的实施,一定会插上一个强劲的翅膀。你刚才讲到,这个区域里基础设施做得已经比较先行,感到产业聚集还不是那么多。我的理解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基础设施要适当超前。现在河北沿海地区,三个港口各类专业码头都已经初步具备功能,今年的吞吐量能够超过7亿吨,未来要突破20亿吨。跟腹地的联系路网也基本建立,工业区的建设九通一平也基本到位,现在进入到了产业聚集的新阶段,一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即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上周111家中央企业走进河北,签署了6900亿的战略合作协议,大部分项目都是落在沿海地区。当然这个区域按照国家战略的规划,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钢铁工业、现代物流业,是主要的产业方向,但是我们现在搞的这些产业,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往往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一听说重化工业,首先想到的是乌烟瘴气,而我们现在搞的重化工业,是在高新技术支撑下的、绿色增长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重化工业。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走这条路子。比如说,首钢搬到曹妃甸,现在搞的京唐钢铁公司,一千万吨钢铁,排出的废气、废渣、废水得到了全部的利用,都是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我们在这个地区一直秉承科学发展、绿色增长理念,港口要建成绿色港口,采取各种喷淋、防尘和数字化的控制措施,不能因为港口建多了污染渤海。产业是绿色产业,就是循环的、资源节约的,我们通过准入门槛来把住。像曹妃甸这个地方,我们拒绝了一百多亿不符合绿色增长要求的投资。城市要建成绿色城市,我们在建三个新城,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区,这三个新城都是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的。我们确立了141项指标体系,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要做到绿色。未来新能源大概要占到城市整个能耗比重的75%以上。我们的环境要是绿色环境,沿海地区生态比较脆弱,但是我们通过国家一批院士攻关,已经攻克了盐碱地上绿化的难关,我们正在实施一个沿海滩涂绿化的重要计划。同时,我们将绝对防止陆地、河流、周边的相关企业向沿海排污,使沿海的环境不断地能够得到改善。
我们将始终坚持绿色增长,保证这个地区在实施国家战略的过程当中,真正地又好又快地发展,不给子孙后代留下负担,而是要造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