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特稿:抗洪灾,和巴基斯坦人民并肩作战
——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新华社巴基斯坦特达9月1日电(记者 李忠发)7月下旬以来,印度河泛滥,80年一遇的洪水,让巴基斯坦2000万灾民陷入困境。

    面对灾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作为巴基斯坦最亲密的伙伴和邻国,中国政府和人民更是感同身受,向灾区提供了及时高效、真诚无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人道主义救援。

    急巴基斯坦灾民之所急。巴基斯坦人民一声呼唤,中国国际救援队即刻带着中国人民的殷殷之情来到巴基斯坦。救援队于8月27日抵达巴基斯坦重灾区,与灾区人民并肩作战,抗洪救灾。截至8月31日,这支以医疗救助为己任的救援队已接诊灾区病人2300余人。

    为了巴基斯坦兄弟姐妹

    这是一个历经锤炼、经验丰富的团队。自2001年成立起,救援队已多次出国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海地地震……

    出征巴基斯坦已是救援队今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救援。就在十几天前,很多队员才刚刚完成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救援,顾不上太多休整,就又踏上了前往巴基斯坦的征程。

    2003年以来,救援队领队黄建发参加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所有救援任务。他说:“我们救援队中的核心和骨干多次参加人道主义救援,经验丰富。为了巴基斯坦灾区的兄弟姐妹,全体队员全力以赴。”

    特达,这个拥有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南部古城,是这次巴基斯坦洪灾最严重的地区,而到巴基斯坦灾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全体队员共同的心声。

    心怀对巴基斯坦灾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祖国人民的嘱托,中国国际救援队成为第一个进入这个重灾区的外国救援队,应对艰难困苦早已成为救援队队员的必修课。

    乘坐颠簸的军用运输机,薛超吐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打出胜利的手势。

    搬运物资时,冯海峰的手指被挤破了,鲜血直流。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儿,小伤。

    在奔赴灾区的长路上,曹力度过了48岁生日,没有生日蛋糕,没有家人的团聚,但她说,这段经历将是她人生的珍贵礼物。

    张艳君和其他女队员的身影在各个帐篷间穿梭,脏活累活抢着干,颈后满是痱子。

    52岁的副领队张利岩是全队最年长的,晚上,她和年轻人一样露天打地铺,谈笑风生。

    儿科医生王军任务繁重,一天接诊100多个儿童,饭都没时间吃一口。

    一觉醒来,每个队员身上都会被蚊子叮咬出十几个包。

    烈日下,女队员皮肤晒黑了,衣服头发脏了。

    ……

    但是对于队员们来说,这些“根本不算苦”,因为“我们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来帮助巴基斯坦的”。黄建发和队员们这样说。

    中国永远是最真诚的朋友

    中国医生来了——一传十,十传百,中国国际救援队到来的消息很快在特达地区传开了。

    父母带着孩子、妻子陪着丈夫、姐姐领着弟弟……大量灾民从安置点来到流动医院前排起长队,有的人甚至从几十公里外步行赶来就诊。

    6岁小男孩阿沙德家在特达市郊外一个小村庄里。为医治手上的囊肿,阿沙德清晨随父亲步行20多公里来到中国救援队的流动医院。

    阿沙德的父亲曾3次带阿沙德在当地医院治疗,都未能治愈,孩子的手已无法正常拿放物品,中国医生诊断阿沙德的症状为“掌中间隙感染脓肿”,成功为他进行了手术,保住了小手。朴实的阿沙德的父亲用当地方言不断地重复着:“感谢!感谢中国医生!”

    来自卡拉奇某医院的帕拉卡对中国的流动医院赞叹有加:“中国的流动医院分工细致,组织非常有效。这是来自中国的巨大帮助,中国救援队会给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提供帮助。”

    马扎是当地一名高中生,他听说救援队缺乏翻译,跑来自荐做志愿者。他说:“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我的家就在这里,我有责任做点儿什么。”

    巴基斯坦内政部长来了,海岸警卫队司令来了,地区长官来了,普通民众来了……他们都表达着同一种感情——感谢中国。

    自由职业者穆罕默德·沙和朋友们给救援队送来了药品。穆罕默德·沙对救援队说:“你们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我们理所当然要想办法提供便利。”

    负责救援队安全的巴海军中尉穆纳瓦送来一箱水果,以“表达感激之情”。

    一名海军士兵在为救援队站岗值勤一夜后,带着一脸的疲倦说,看到中国人睡得香,就很满足了。

    “中国永远是巴基斯坦最真诚的好兄弟,”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利克在慰问中国救援队时说,“我永远都会说中巴友谊万岁。”

    患难与共 友谊长存

    患难与共,真诚相待,是中巴友谊的真实写照。对于亲密的邻邦巴基斯坦的困难,中国总是尽己所能提供援助。中国政府已分3批向巴方提供了价值1.2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并表示将继续向巴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说:“中国在自己救灾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慷慨解囊,帮助巴基斯坦,我们巴基斯坦人民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只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兄弟,才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国是第一个援助巴基斯坦的国家,是第一个运送救灾物资的国家……每当巴基斯坦遇到困难,中国都会伸出援手。”

    2005年,巴基斯坦大地震,中国政府曾先后派出两批救援队,在地震灾区进行搜救和医疗援助。

    而巴基斯坦对中国又何尝不是肝胆相照。很多人也许还清楚地记得,中国汶川大地震后,巴基斯坦倾尽全力帮助,用光了战略储备帐篷;巴赴华医疗队为不给灾区添麻烦,“吃菜叶就行”……现在回忆起这些细节,依然令人感动。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我们是全天候、经过时间考验的朋友,”马苏德汗说。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巴基斯坦重灾区着手进行救援

    8月27日,在巴基斯坦洪灾重灾区信德省特达市,来自武警总医院的副院长张丽岩(中)带领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受灾村庄查看灾情。经过近两天的辗转奔波,由55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地时间27日晚6时40分抵达特达市,着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新华社记者 袁满 摄

    新华社巴基斯坦特达8月27日电(记者 李忠发)经过近两天的辗转奔波,由55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地时间27日晚6时40分抵达巴基斯坦洪灾重灾区信德省特达市,着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

    在当地政府和警方的大力协助下,同时为了人员和物资安全,中国国际救援队暂时在特达市警察局总部驻扎。救援队随后将在警察局院内着手搭建帐篷,建立临时野战医院,重点为附近灾民提供医疗救助。 >>>详细阅读

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尽全力为巴基斯坦灾民提供救助

    新华社巴基斯坦特达8月28日电(记者 李忠发)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黄建发28日在这里表示,尽管在巴基斯坦洪水灾区面临重重困难,救援队将尽全力为巴基斯坦灾民提供救助。

    中国国际救援队当地时间27日晚抵达巴基斯坦洪灾重灾区特达市。28日上午,救援队在警察局院内搭建起帐篷,建立流动医院,为附近灾民提供医疗救助。特达地区位于巴信德省首府卡拉奇东北100多公里处,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国国际救援队也是第一个抵达这个重灾区的国际救援队。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灾区已接诊1451名病人
· 特稿: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灾区住行全记录
· 巴基斯坦洪水重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建成
· 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尽全力为巴基斯坦灾民提供救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