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3月2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表示,目前正在密切监察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的两款中成药“保济丸”的回收情况。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26日说,卫生署会调查此次“保济丸”事件,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和安全。
周一岳表示,尽管在“保济丸”中验出的禁用西药成分不太高,但从长远来说,是否有危险仍不能确定,有关部门将继续研究,并咨询法律意见,确定下一步行动。
卫生署发言人25日表示,已指令“保济丸”制造商李众胜堂(集团)有限公司提交回收工作进度报告。
24日,卫生署宣布,鉴于在新加坡销售的“保济丸”轻便装被发现含“酚”及“西布曲明”,服后可能会引致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作为预防措施,责令制造商李众胜堂从香港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处回收保济丸的轻便装和十瓶装。
卫生署人员随后巡查了李众胜堂的厂房,并检获产品样本做化验。目前,卫生署经初步调查发现,该产品可能存在原材料受污染情况。
卫生署还表示,李众胜堂从今年1月在其测检中发现产品含上述两款西药成分后,即自行从零售层面回收,但并未向卫生署汇报。李众胜堂也未按中成药制造商执业指引,将新加坡当局在3月8日下令的回收行动通知特区政府卫生署。
“酚”曾用作治疗便秘,但因可能致癌已于2001年被禁用;“西布曲明”是一种用于抑压食欲的西药,其副作用包括可能导致血压上升及心跳加剧,精神异常和痉挛。
卫生署表示,将与中国内地及新加坡当局通力合作,以期取得更全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