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烈士们的遗愿—记我驻海地维和警队孤儿院慰问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孩子们的希望 烈士们的遗愿
——记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孤儿院慰问行

    新华社太子港1月23日电(记者王沛 党琦)23日,对于居住在佩森威尔孤儿院的42名孤儿和2名修女来说,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日子。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队员们为他们送去了救援物资,缓解了孤儿院的燃眉之急。

    这家孤儿院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部佩森威尔区的大山里,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的定点帮助对象。

    记者跟随警队车辆来到这家孤儿院,为孩子们带来灾后第一批救援物资。

    孤儿院离太子港不过30分钟的车程。蜿蜒崎岖的山路路况恶劣,普通的小型车辆根本无法驶入。道路两旁的民房极为简陋,不少房屋已经在地震中倒塌,残砖破瓦散落在路旁。

    汽车在孤儿院外300米处停下。孤儿院所在的山头地势险峻,即便是越野车也难以驶入。队员们肩扛手提,将准备好的物资搬到孤儿院。

    刚到门口,孩子们就围拢了过来,他们知道穿着蓝色维和制服的叔叔阿姨又给他们带吃的来了。队员们向孩子们分发糖果和饼干。这次,他们带来了大米、面包、香肠、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孤儿院的主建筑是一座小教堂,孩子们平时在那里上课。地震后该教堂被鉴定为危房,已经无法使用。孩子们现在的活动主要在教堂一侧的草坪上进行。孤儿院的管理者是两位嬷嬷,见到队员们,她们立即迎了出来。

    “我今年85岁了,50年前这家孤儿院建立的时候我就在这里,”说话的嬷嬷名叫德拉帕西翁,是孤儿院的创始人。虽然已年过八旬,但老人精神依旧矍铄。

    “地震发生时我正准备做饭,天花板突然‘咔咔’作响,我急忙退了出来,”德拉帕西翁说得很沉稳。“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地震,”她补充道。

    另一位嬷嬷名叫阿尔贝特,今年也已80有余。她对记者说:“地震以后,当地商店有的被埋了,有的被抢了,我们基本没有食物来源。对于中国人的善举,我们深表感谢!”

    震前,一些联合国组织及个人都曾向孤儿院提供过帮助。震后,由于受交通限制,孤儿院未获得任何救助。

    “这次我代表2名已故战友去捐助,我必须去,去完成他们的遗愿,”王立强对记者说。他是前往孤儿院慰问的6名警队队员之一,是赵化宇和钟荐勤烈士的队友。

    赵化宇去年圣诞节曾带队到孤儿院慰问孤儿。“去年12月25日,我们一起到这里,给小朋友们送玩具和食品,”王立强回忆说,“赵队长当时对我说,‘这个地方很偏僻,远离闹市区,我们以后一定要每个月都过来看看他们’。”

    “你们每个月去的时候一定叫上我。”钟荐勤也参加了那次慰问活动,临走时他还这样嘱咐王立强。他俩是最好的朋友,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立强都会泪流满面。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带来的食品令孤儿院的孩子们十分开心,他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看着他们吃东西真好,”王立强告诉记者。孩子们左手攥着饼干,右手拿着面包,大口大口地嚼着,稚嫩的小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相关链接
· 臂膀的力量—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追忆政委李钦
· 联海团新任总警监视察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营地
· 牢记使命 恪尽职守:赴海地第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
· 专访即将赴海地增援的四名中国维和防暴警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