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汶川地震一周年:绝望的尽头 希望在等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5月3日清晨,唐建华的父母护送女儿上学。“叔叔,给我买一瓶‘青苹果’饮料好吗?我好渴。”13岁的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六年级学生唐建华左手捏着2块钱,在废墟中等待救援时对身旁的消防队员说。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孩子们心中多彩的世界瞬间失去了色彩。再也看不到熟悉的校园,找不到老师与同学,听不到他们的欢声笑语了。取而代之的只有满眼灰色的残垣断壁。生与死的距离在那一刻被拉得如此之近。但是,生命的尊严永远高高屹立于废墟之上。靠着求生的渴望与活下去的信念,2008年5月13日上午11时,这个爱喝“青苹果”饮料的女孩,在经历了长达20多个小时的埋压后终于被成功救出。

    “5·12”地震周年之际,记者驱车前往汉旺镇学校的板房教室,找到了在地震中获救的“青苹果”女孩唐建华。现在,唐建华已经上初一了。在我们面前的她,红扑扑的小脸、长长的辫子,安静地坐着,身旁有一对拐杖。地震刚刚过去的那一段时间,小建华对余震特别敏感,梦里都会被惊醒。现在,这个学习努力又有点倔脾气的孩子最关注的是怎样才能不落下功课。由于被埋时间过长,唐建华的腰部骨折,足部跟腱萎缩,两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脚内翻。在妈妈的强烈反对下,医院当时并没有给小建华做截肢手术,而是采取力争保住双腿的割除烂肉手术。“再怎么说也是自己身上的‘零部件’啊,我不想这样就放弃。”建华的妈妈告诉记者。可殊不知,由于病情不断恶化,这样的手术一做就是11次。医生通知家里说,小建华再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了。她只能依靠双拐才能短距离行走。活下去需要加倍的勇气,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小建华,为了继续她的生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与努力。每天早、中、晚,妈妈都要给她做脚踝按摩、脚掌拉抻,时间加起来长达2个半小时,就是为了避免她的脚再变形。一有时间,小建华就要去绵竹市医院参加康复训练课程,但她从来没有喊过苦。她的妈妈告诉我们:“医生说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她18岁以后做关节融合手术,虽然还是不能走下坡路,但是起码可以脱离拐杖。”但大笔的医疗费用已经让这个务农的家庭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阴霾过后,如何走下去,对小建华来说还是个未知数。

    “这次地震,我学到了爱。”唐建华坐在轮椅上对记者说,“以前关系不好的同学见面都不会打招呼,现在大家都特别亲了。”说完,停顿了一下,她又告诉记者:“我好想我以前的数学老师,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我以后也想当个老师。”有爱就有希望。孩子,昨天已经过去,你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恐惧、心悸、疼痛、悲伤,经历过一切绝望之后——拥有的是乐观与坚强。相信,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光芒将会洒满大地。新华社记者陈建力、赵宇思报道

    5月3日,唐建华在绵竹市汉旺镇学校的板房教室里学习。她正在努力追赶因住院治疗而耽搁的功课。新华社记者陈建力、赵宇思报道

    5月3日,唐建华(右二)和同学们在心理辅导课上做游戏。新华社记者陈建力、赵宇思报道

    5月3日,唐建华的同学(右)为她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汉旺镇学校成立了各种自愿互帮小组,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帮助地震中致残的学生。新华社记者陈建力、赵宇思报道

    2008年5月13日,一位救援人员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对唐建华实施救援。新华社记者陈建力、赵宇思报道

 
 
 相关链接
· 汶川地震一周年:不屈的生命之花快乐绽放
· 汶川地震一周年:四川灾区百万群众重新就业纪实
· 汶川地震一周年:铭记恩情的小村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