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乡镇(街道)工会长期无专职工会干部而严重影响工会工作的问题,青岛市总工会自2007年6月起,每年拨付100余万元专项经费,在全市范围内选聘了152名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干部。从一年多的工作运行情况看,选聘干部在工会组建和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探索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岛市严重缺乏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干部,有的乡镇(街道)企业达数百家,职工数万人,却没有一名专职工会干部,非公企业建会难、维权难问题突出。2007年4月,青岛市总制定《专职工会干部选聘及管理办法(试行)》,并拨出每年100余万元专项经费承担其工资补助。选聘工作在全市引起反响,崂山区选聘4名专职工会干部,共有700多人报名,100多人进入面试。经公开选聘择优录取,全市共选聘了152名专职工会干部,经过市总统一组织培训后上岗。
选聘的工会干部上岗后,很快成为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突击队”。他们深入社区、企业,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对面做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工作。市南区的张玉洁等专职干部在推进世界500强建会工作中,采取“你躲我找、你拖我催、你建我帮”的方法,几十次到企业做工作,最终促成了伊藤忠、日本邮船等企业建立了工会。
为推动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市总组织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明显提升了“小三级”工会建设水平。以“七有”为标准,对乡镇(街道)、社区和基层工会统一健全档案,推广了四方区工会“阵地建设力争一间房、一面墙、一个角”做法,提升了基层工会基础建设水平。市总还开展以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建家”活动,分批对1000余家市“先进职工之家”进行验收,有效激发了基层工会活力。
这些选聘干部深入基层和职工之中,积极组织辖区职工开展争创“工人先锋号”等活动。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选聘干部建立健全了工会援助服务体系,组织了对1200余名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的转岗培训。(记者杨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