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24日电(记者周华、黎蕊)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妇女高层论坛部长圆桌会上,皇冠体育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晴宜建议,中国东盟应在五个重点方面加强妇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黄晴宜说,中国和东盟17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加深妇女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当前,中国-东盟合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阶段,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下,妇女交流与合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她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和东盟重点可以在5个方面作出努力:
继续落实《首届中国-东盟妇女论坛宣言》达成的共识,通过举办专题研讨、女企业家交流,以及在减灾、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妇女参与经济等共同关注的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不断完善和加强中国-东盟妇女交流与合作机制。
加强妇女能力建设,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有效利用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有计划地组织东盟国家各类妇女培训;在自愿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逐步在东盟其他国家建立妇女培训中心。
进一步将性别问题纳入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贸、安全、社会文化以及民间交往等其他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包括各项活动和培训。
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手段,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有关妇女问题的信息交流,实现成果和资源共享。
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特别是有关妇女问题上的沟通与立场上协调。
黄晴宜建议中国和东盟应从六个方面提高妇女应对灾害的能力
新华社南宁10月24日电(记者周华、黎蕊)皇冠体育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晴宜日前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妇女高层论坛上建议,中国和东盟应从六个方面提高妇女应对灾害的能力。
黄晴宜说,中国和东盟所处的亚太地区是灾害频发地,生活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受灾害的影响最大,而妇女则是重中之重。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今年5月中国汶川大地震等,再次印证了妇女是受灾害影响最大的群体。如何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是摆在中国和东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她认为,提高妇女应对灾害的能力,中国和东盟应加强6方面的工作。
——将性别观点纳入环境友好、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减灾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充分有效地执行《北京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充分认识妇女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生态知识,肯定她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将妇女对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环境保护规划和治理中工作;积极发挥妇女在灾前、灾中和灾后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妇女的培训力度,通过防灾减灾促进性别平等。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破坏力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影响;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制定环境保护的各方行为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充分考虑性别、年龄、社会关系、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开展研究,为将性别视角纳入灾害治理和环境治理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在执行现有国际公约,包括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公约时纳入性别视角;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和良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