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山东省启动海洋增殖放流 资金投入创历年之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5日 10时49分   来源:大众日报

    随着阵阵汽笛声,近20条放流船只驶入渤海,1600万尾优质对虾、梭子蟹、海蜇苗游向渤海深处,从而拉开了今年山东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放流行动的序幕。

    2012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暨山东海洋增殖放流周启动仪式6月4日在蓬莱市举行。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介绍,2012年,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投入将达到3.36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35亿元,计划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44.5亿单位,扶持27处人工鱼礁区建设,建立10处新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资金投入、放流规模均创历年之最。

    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实施7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5.2亿元,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86亿单位。持续开展增殖放流获得巨大回报,近海严重衰退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明显得到了补充。一度匮乏的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等主要品种资源有了明显回升,目前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秋季渔汛。其中,中国对虾秋汛开捕后,百斤以上网头频繁出现,单船最高日产达到300公斤,创下十几年来的新高。三疣梭子蟹经过多年的持续放流,效果更加突出,捕捞产量比以往增加30%,其中莱州湾秋汛最高网产达8500公斤。7年来,全省回捕海洋增殖资源26.7万吨,产值75.7亿元,为3万艘中小马力渔船开辟了新的生产生活出路,每年直接受益渔民近100万人。

    投放人工鱼礁,为海洋生物营造新的家园,是治理水域荒漠化的成功做法。目前,全省已建设人工鱼礁150余处,礁体总规模800万空方,用海面积达1.3万公顷。初步形成了莱州湾东部、庙岛列岛、烟威近海、荣成近海、青岛近海、海州湾等6大人工鱼礁片区。截止至2012年5月,我省51处人重点工鱼礁建设项目示范区累计投资8.7亿元,其中财政扶持2.1亿元,企业自筹6.6亿元。共投放礁体350万空方,建礁海域面积2936公顷。2011年,全省人工鱼礁区共捕捞海珍品4000吨,产值7.6亿元。预计人工鱼礁建设点全部达产后,可增产海珍品10000吨,增加渔业产值12亿元。

    此外,全省已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处,保护区面积30多万公顷,保护重要水生生物物种50多个,成为全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最多的省份。

    本次活动由农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众日报社等协办。(记者 李剑桥 申红)

 
 
 相关链接
· 山东征缴3000万海洋生态补偿费 将用于环境修复
· 山东:2011年投入2.1亿元用于海洋渔业资源保护
· 海洋科技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举行
· 国家六部委(局)联合督察山东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 山东沿海再现浒苔 海洋局北海分局启动紧急预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