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惠农政策落实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青海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四年超57%
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尤其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推动青海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大幅攀升。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最新抽样调查显示,青海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连续四年在57%以上,四年来年均增速达64.9%。2010年,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6.8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的16.55%,创历年新高。
综观青海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历年来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可以看到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整体呈W字型分布。1989年前,除1988年外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至1993年几年间比重均有所提高;自1993年开始直至2006年14年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除个别年份略有回弹外,均呈下降趋势,比重从1993年的11.21%下滑至2006年的5.85%;从2007年开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连续攀升,并在2010年达到历史新高16.55%。
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显示,青海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样,均呈波浪形变动。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除1989年因政策因素出现下跌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增长,整体波动相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较小,26年间平均增幅为30.71%;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波动较大,但除个别年份外,整体呈正增长,平均增幅为21.97%。
2000年至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总体增长缓慢,呈明显的起伏态势,并且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占据其中主要地位;从2006年开始,农户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均开始大幅上扬,但非农户投资增速快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占据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地位。
形成上述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因素。“十五”时期,政府政策尚未明显地倾向农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尚未完善,农户投资热情尚未点燃;同时,地方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有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整体较为疲软。进入“十一五”之后,随着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地方政府工作重心逐渐偏向农村,尤其是2007年青海省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持续高涨;另一方面,近年来农牧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同时新农村建设在政府各项利好政策诸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奖励性住房等政策的引导下,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户建房投资也开始出现高潮,形成与非农户投资同时大幅上涨趋势。(记者 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