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山西省各级政府多措并举着力抓生产保供应稳物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6日   来源:山西日报

    近一段时期以来,市场消费价格持续走高,加大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11月24日,“晋12条”迅速出台,多措并举,全方位调控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从发展生产到疏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稳定蔬菜市场供应,从强化市场调控、监管到完善应急预案,从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到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物价补贴……目的只有一个:化解价格矛盾,稳定消费水平,保障群众生活。

    扶持生产确保流通 保障市场供应稳定有序

    物价高涨不论有多少主客观因素,最直接的诱因始终都是供需矛盾。从源头上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成为稳定物价的首要环节。

    抑价措施要落到实处,才能让老百姓“心安”。在这一轮稳定物价应急战中,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皇冠体育和山西省关于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体制机制,积极平抑物价,让百姓受益。

    “现在虽然是农业生产淡季,但同样需要打好淡季牌。”省农业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平抑物价,关键是要保证源头生产供应。各级农业部门为保证市场供应,继续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制定规划完善山西省粮食、蔬菜、生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做到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市、县。

    12月初,运城市盐湖区陶村镇西纽村 “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基地”收获的白菜陆续投放市场。为应对蔬菜价格变化,运城市2009年设立了110亩的 “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基地”。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租赁土地、雇佣农民种植的方式在此种下白菜、萝卜、大葱等“大路菜”。当蔬菜供应紧张时,政府可随时从这里调配货源,以较低的价格供应市场。

    生产淡季但物资储备工作并不“淡”。为了保证化肥等生产物资的供应,山西省特别规定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

    此外,全省11个市还通过签订合同、合作开发、共同建设等方式,加强了与省外粮食、蔬菜、生猪等重要农副产品基地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全力保障粮食、蔬菜、生猪等农副产品供应。临汾市与河南的蔬菜基地签订供货协议,实现从农田到超市的直接供应,使成本降低约10%。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粮油部门已基本做好各项物资储备,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储备物资投放。

    农副产品从产出到餐桌,流通是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农副产品主要的成本之一。为了保流通,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山西省在原有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基础上规定,自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

    省交通运输厅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这次物价上涨的具体情况,山西省还调整了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等全部列入其中。此外,各地区还规范和降低了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目前,山西省市场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粮油价格基本平稳,肉、蛋、蔬菜价格出现回落,消费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

    发放补贴减免费用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讲,一袋米、一桶油的价格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对此,山西省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为民解压,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1月24日,省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决定,全省财政支出5.13亿元,给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从11月起至明年3月连续5个月,向优抚对象、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月发放30元临时价格补贴;向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发放20元临时价格补贴;对大中专院校困难学生每人每月发放30元临时价格补贴;大中专院校在校生每人每月10元发放伙食补贴,直补学生食堂。这些政策措施,让250多万城乡生活困难群众和130万大中专学校在校学生直接受益。省物价局局长李福龙表示,动用这么大的资金进行补贴,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

    与此同时,省政府要求,适时启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并确定了3条启动联动机制的条件,第一是皇冠体育出台重大平抑市场价格政策,第二是食品价格单月涨幅在10%以上,第三是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单月涨幅超过5%。

    省政府政策措施一出,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11月25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对全省13.7万优抚对象、91.2万城镇低保对象、125万农村低保对象、14.2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临时补贴发放工作安排部署,要求所有补贴以现金形式发放,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负担25%,市、县负担75%。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各市规范补贴对象的审核和发放程序,向群众公开补贴标准和对象范围,使发放工作公开透明,确保补贴按时发放,不漏一户,不少一人。记者了解到,11月的临时补贴已于11月30日前补发,其他月份的将随同低保金、供养金和抚恤金按时发放。

    太原市民政部门筹集了6000余万元,与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了物价临时补贴、冬季供热补助和医疗临时救助三项措施,确保全市近20万城乡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健康过冬。太原市迎泽区双塔西街社区的低保户沈女士从报纸上看到了相关帮扶政策,11月30日领取了30元的临时补贴,她对记者说:“政府的及时反应和各项政策的快速落实,使我们这些困难群体看到了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决心,也增添了我们应对困难的信心。”

    为确保在校学生的正常生活,11月29日太原市物价局联合太原市教育局,面向全市73所大中专院校、中学发出提醒劝诫函,要求各院校按时发放临时补贴的同时,要全面加强食堂管理,通过降低经营成本等措施,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的基本稳定,特别是不得采取减少饭菜分量等“变相涨价”行为,并公布了举报电话12358。

    强化监管完善机制 提升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计划经济中96%的商品由政府部门定价,而如今95%的商品价格则是由市场自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更多地应体现在强化监管、维护秩序上。在这一轮稳定物价的“组合拳”中,强化价格监管,完善监督机制,整肃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也被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晋12条”明确指出,要强化价格监管、调控,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并规定,年内山西省原则上不再出台对群众生活有直接影响的新的调价项目。此外,山西省将完善对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各级物价等部门要对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严厉对待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政府已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各有关部门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和“遏制”两个关键词在上传下达中,既表达政府的决心,也给老百姓以信心。

    省物价局、商务厅、粮食局等部门明确表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情况的监测,对可能引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预报。必要时依法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省工商局、质监局等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造谣惑众、哄抬价格、囤积居奇、谋取暴利、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串通涨价、缺斤短两和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各级政府也在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紧密安排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完善价格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在政府部门的带动下,国有企业、民营骨干企业和商协会也积极行动起来。

    11月26日,省城美特好、沃尔玛、北京华联、山姆士、田和五大超市承诺,每天向市民供应两到三种1元以下蔬菜。

    12月3日,省民间组织联合会携手18家行业协会和商会,向全省所有行业协会和商会等流通领域类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山西省连锁经营协会表示,将积极倡导60多家连锁企业会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

    物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稳定物价更是当前重要的民生大事。在山西即将跨入“十二五”之际,尽管面临诸多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但我们坚信,一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的政府,一定会为百姓管好“米袋子”“菜篮子”。

    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民生的期待。

 
 
 相关链接
· 辽宁省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获充分肯定
· 青海广西决定向城乡困难群众拨付临时物价补贴
· 青海省向部分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临时物价补贴
· 新华视点 聚焦物价:物价涨跌中的百姓感受和期待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