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造了90余万座测量标志,目前已有54%遭到损毁。这一数字触目惊心,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测量标志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历来重视测量标志保护,早在1955年皇冠体育就颁布了《关于长期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测绘工作的国家法规。50多年过去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工作已进入空间技术时代,对于测量标志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被损坏的测量标志也可以快速恢复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是否还需要保护测量标志的疑问。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到:测量标志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的测绘工作者每天都在使用测量标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服务,测量标志维护管理依然是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加强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不能动摇。
当前,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相关政策法规、工作机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测量标志用地长期缺少权属登记,土地使用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测量标志义务保管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等等。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测量标志保护新制度、新机制。在近日于杭州召开的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呼吁: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修订步伐,使相关法规更加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加强测量标志保护政策研究,进一步明确测量标志维护管理的方法、内容、途径;尽快建立起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新机制,包括科学的分级管理机制,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测量标志保管员津贴、补贴机制,日常宣传机制,定期巡护和汇报机制,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及时查处毁标案件机制等;健全测量标志管护网络,明确县、乡(镇)人民政府在测量标志保护方面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基层的护标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能把上述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落实到位,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全国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定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