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今天在引大灌区调研时强调,引大入秦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灌区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要加快综合开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引大工程的综合效益,促进兰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早,陆浩、徐守盛一行驱车来到永登县中川镇红玉村,详细了解了引大灌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之后,又考察了尖山庙调蓄水库建设工程。秦王川未通水之前,当地农民为了压田保墒,到处挖砂。通水后,一些群众利用砂坑蓄水,发展设施农业。陆浩、徐守盛特意到秦川镇胜利村实地察看了砂坑治理情况。他们一致认为,这是群众的一大创造,既治理了砂坑、改善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下午,陆浩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和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并就引大灌区的建设和发展发表了意见。
陆浩指出,引大入秦主体工程通水以来,秦王川灌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尤其引大入秦工程管理体制调整以后,通过深化改革,运行管理得到强化,灌区的用水思路和发展思路进一步理清,实现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与转变。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调整引大入秦工程管理体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陆浩指出,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了甘肃人民和几届领导人的心血,圆了灌区几代人的梦想,甘肃广大干部群众也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应当说,这是一大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大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工程自通水以来,运行安全可靠,效益不断显现,基本实现了工程设计的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变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的目标要求,不仅使灌区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而且为兰州、白银两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引大工程,就没有灌区今天的发展局面。这个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重要作用将在今后的长远发展中得到充分显现。
陆浩指出,引大工程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马建设的,设计目标确定为“发展灌溉、增产粮食、解决温饱”,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工程建设也为解决灌区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引大工程的功能定位,调整用水结构,更好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也是完全必要的。应当看到,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引大工程还有富余的供水能力,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财富,特别是对兰州、白银来说,更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大工程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陆浩强调,引大工程的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最根本是要加快用水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引大工程的综合效益。着眼于灌区长远发展和工程效益的发挥,要以城镇建设为龙头,以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支撑,依托兰州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调整灌区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综合用水结构,加快综合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把秦王川建成以中川新区为中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卫星城。
陆浩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灌区农业的综合效益。要从调整农业结构入手,围绕服务城市,面向市场,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瓜果等特色种植业和养牛、养羊以及各种特种养殖业,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新路子。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把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使灌区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陆浩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统一、精干、效能的管理体系和经营机制。要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在区分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用水价格形成机制,保证整个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徐守盛对深化引大入秦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后续工程建设以及搞好灌区建设总体规划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按照行业管理、企业运行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同省水利厅的关系。他要求,省直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的工作,该拨付的资金,必须尽快拨付到位;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引大工程供水调整方案,要尽快报批,争取后续工程建设早日竣工。徐守盛指出,中川卫星城的建设要纳入兰州市第四版总体规划,按照功能齐全、特色鲜明、适度超前的原则,抓紧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他要求兰州市要进一步创新灌区调蓄工程建设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探索出一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
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姜信治,省政协副主席、省发改委主任邵克文,省长助理、兰州市市长张津梁,省政府秘书长赵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苟保平)